日本媒体《卓球王国》近期发表文章,指出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考虑拓展海外活动空间,与国内体育圈日益严重的"饭圈"乱象存在关联。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,体育领域的"饭圈化"问题亟待整治。
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核心成员和世界顶级选手,樊振东本应将全部精力投入训练和比赛。然而当前国内体育环境中存在的非理性追星现象,已经对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生活造成严重干扰。网络暴力、隐私泄露等不当行为屡见不鲜,甚至出现了侵入运动员住所等极端事件,这些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常粉丝行为的范畴。
樊振东在7月26日社媒上发表的言论:“有些话藏在心里很久,只想说给真正热爱体育、尊重竞技的人听。一路走来,我始终把热爱当作信仰,也努力守护自己的人生。但那些以“爱”之名做出伤害的人,他们伤害的,从来不只是运动员本人,甚至殃及我们的队伍、队友、朋友、家人。 直至今日,我依然无法释怀,也依然认为,他们不该出现在这个本应纯粹的地方。 体育,不该沦为饭圈的战场。 它属于热爱、激情、坚持与团结。 愿赛场回归真实与热血, 愿每一份努力都被善意守护,愿真正热爱体育的人,迎来清朗的明天。”
但部分极端粉丝群体仍然热衷于制造对立、散布谣言,将娱乐圈的追星模式生搬硬套到体育领域。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体育精神中尊重、团结等核心价值,更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产生了负面影响。
这种现象的持续蔓延将带来严重后果。一方面,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比赛节奏会被打乱,影响其竞技水平的发挥;另一方面,这种不良风气可能误导年轻一代对体育精神的认知,进而阻碍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。维护体育领域的纯净环境,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,让体育回归其本质。
当前体育领域面临的“饭圈”乱象已对运动员和行业发展构成实质性干扰,亟需建立多方协同的治理机制。从本质上看,这一现象折射出体育文化传播中的价值取向偏差,需要系统性地重构体育生态。
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关键节点,应当承担起专业责任。过度聚焦运动员私生活的娱乐化报道模式,不仅消解了体育赛事的专业价值,更助长了非理性追星行为。传播机构应当将报道重心转向赛事本身的技术含量、运动员的专业素养及其体现的体育精神,通过客观专业的报道重塑公众认知。
监管层面的制度供给同样至关重要。针对人肉搜索、网络暴力等违法行为,执法部门需建立快速响应机制,依法追究侵权责任。行业协会应完善职业规范,对扰乱赛事秩序、干扰训练的行为设立负面清单,通过信用惩戒等手段形成威慑。值得注意的是,治理尺度需要精准把握,既要遏制越界行为,也要保护正常的粉丝文化交流。
粉丝群体需要建立理性认知。健康的体育崇拜应着眼于运动员的职业态度和拼搏精神,而非将其商品化。社群管理者可通过组织技术解析、赛事研讨等活动,引导粉丝关注体育竞技的专业维度,将情感投射转化为提升自我的动力。
樊振东事件暴露出“饭圈”异化对职业运动员的实质性伤害。维护体育竞技的纯粹性,需要构建包含法律规制、行业自律、媒体责任、粉丝文明在内的综合治理体系。只有当各主体各司其职,才能确保运动员在专注竞技的环境中发挥最佳水平,推动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。这种系统性治理不仅关乎个别运动员的权益保障,更是维护体育产业健康生态的必要举措。